诊断原料:嗜铬粒蛋白A检测与临床应用
发布时间:2025-09-28 03:41:001、嗜铬粒蛋白A来源与生物学特性
嗜铬粒蛋白A(Chromogranin A,CGA)是由439个氨基酸组成、分子量为48kD具有高度保守性的酸性亲水糖蛋白。最初在肾上腺嗜铬粒细胞的分泌颗粒中发现,属于嗜铬蛋白家族,广泛分布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内分泌系统,其作为神经内分泌活性标志物,可调节靶肽激素聚集并参与钙离子代谢,经组织特异性蛋白酶水解生成血管抑制因子-1、胰抑素等活性片段。
2、嗜铬粒蛋白A检测方法学
①血清嗜铬粒蛋白A浓度检测:检测原理是利用嗜铬粒蛋白A抗体对进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,采用方法学有ELISA、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。
②组织嗜铬粒蛋白A检测:检测原理是利用针对嗜铬粒蛋白A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化(IHC)检测。
3、血清嗜铬粒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
①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与治疗监测:CGA广泛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,几乎所有类型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均出现CGA水平升高,CGA可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转移标志物,血浆CGA水平超过500-600 U/L则提示肿瘤转移;另外,经手术治疗的神经内分泌肿瘤,血浆CGA水平降低。因此,血浆CGA不仅可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辅助诊断的肿瘤标志物,还可作为肿瘤发展进程的动态监测和预后指标,用于监测肿瘤的发展与转移。
②心血管疾病进展监测标记物: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GA水平增高,其增加幅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,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CGA及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升高,与心功能NYHA分级、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。
CGA还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,心肌梗死后血浆CGA水平与病死率增加相关,其水平每升高10ng/mL时的死亡风险比为1:22,经校正后血浆CGA水平仍与病死率相关,其水平每升高10ng/mL时的死亡风险比为1:17。提示CGA的升高与心肌梗死后长期病死率相关。
③前列腺癌诊断与预后监测指标:前列腺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神经内分泌分化,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的CGA,CGA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和病程进展预测的标记物。但CGA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特殊产物物,不为前列腺癌所特有,在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也会升高。因此临床上联合检测CG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,对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价有临床意义。
④非小细胞肺癌进展预测辅助指标:腺癌、大细胞癌、鳞癌等非小细胞肺癌亦有神经内分泌分化,CGA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神经内分泌相关,可作为评估神经内分泌活化的指标,血浆CGA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较长。
⑤内分泌肿瘤诊断与监测指标: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血浆CGA水平明显升,对诊断胃泌素瘤有较高敏感性;血浆CGA水平升高可作为转移性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不良的标志物,可作为肿瘤诊断与预后监测的指标。
4、组织嗜铬粒蛋白A检测意义
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鉴别:CGA阳性可明确肿瘤的神经内分泌起源;与突触素(Syn)等标志物联合检测,可提高诊断准确性;鉴别非神经内分泌肿瘤:如肝癌(AFP阳性)或胃肠间质瘤(CD117阳性)需通过CGA阴性结果排除神经内分泌分化。
②肿瘤分级与预后评估:CGA表达强度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,高表达可能提示侵袭性更强或转移风险更高,术后CGA水平下降提示治疗有效,持续升高可能预示复发或转移;需联合Ki-67增殖指数评估肿瘤分级(如G1/G2/G3)。
③特殊类型肿瘤的辅助诊断:嗜铬细胞瘤/副神经节瘤:约90%患者CGA阳性,是诊断和监测复发的关键指标;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:CGA联合胃泌素、胰岛素等激素检测可区分功能性/非功能性肿瘤;肺神经内分泌肿瘤:需与Syn、CD56联用,区分小细胞癌(SCLC)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(LCNEC)。
5、嗜铬粒蛋白A检测临床应用展望
CGA作为神经内分泌活性标志物,可提示多种肿瘤、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多种疾病风险;组织CGA检测可确认神经内分泌起源,因此,CGA检测具有潜在临床需求与临床应用价值。随着疾病精准诊疗发展,不久将来必定会推出商品化嗜铬粒蛋白A检测试剂,满足临床需求。
靶标名称 | 产品货号 | 产品名称 |
嗜铬粒蛋白A | DG-933C | Chromogranin A (Capture) |
DG-933D | Chromogranin A (Detector) | |
PLD-33 | Chromogranin A Rabbit mAb |
戴格生物研发并生产涵盖阿尔茨海默症、炎症、骨代谢、高血压项目、肾脏标志物、肝脏标志物、心肌标志物、肿瘤标志物、妇幼相关标志物等多领域的抗体,用于疾病筛查、诊断、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。体外诊断抗体被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盒,包括酶联免疫法、化学发光法、胶体金法、免疫比浊法等。
更多资讯关注戴格生物公众号
声明:推文用于传递知识,如有版权等疑问,请及时联系修改。